Chinese YMCA of Hong Kong

Languages

Subscribe Newsletter

【家好】狂飆的青春? (下)

02-04-2020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狂飆的青春?上篇我們分享了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情緒狀態和心理需要,回想自己在十多歲時,又是如何呢? 在不惑之年,我們的情緒仍會受不同事物的影響,可能會不安、焦慮、燥動的時候,何況是一個「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的青少年呢?

眼界的擴張
十年養育,家長無疑是子女成長中最重要的人。然而隨著子女踏入青春期,他們有更多的個人想法和尋求較自主的生活。這時雙方的矛盾便漸漸出現,最常見是子女外出時間較以往長,和同輩對話的內容遠比和家長豐富等。家長們漸漸發現子女變得和以前「不一樣」,同輩們甚至網上KOL(意見領袖)對子女的影響力似乎比自己還要大。

由青春期開始,當青少年接觸更多的人和事,思考逐漸成熟,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家長影響力似乎有所減退,這是因為子女真的開始成長,眼界更遼闊。家長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仍是最重要的人,只是他們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需要有更多人參與其中,協助建構他們的個人世界。這段時期家長當然有不適應,在心理上會產生很大的落差,加上青少年處於前文中「自我認同vs個人角色定位」的尋找自我過程中,雙方便很容易產生磨擦。

尊重與引導
青少年既有日漸強烈的自主需求,與家長的意見相左是家常便飯。遇上衝突,雙方均可給予對方一個獨立的空間作冷靜或發洩。之後家長可多嘗試聆聽子女選擇的背後原因或需要。深呼吸一下,坐下來慢慢聆聽子女的心聲,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被接納和被尊重的。有時候青少年好像在針對家長們來發洩情緒,從另一角度看,其實是一個向家長求助的訊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關心。這個時候父母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接納子女的情緒感受,處理好「人」的狀況,才再協商「事」,便對建立雙方關係十分重要。這樣雙方才有機會作出有效的溝通,並疏導雙方的情緒。認同子女的情緒和行為不代表完全認同他們的行為,家長們可作出合適的引導和說出自己的意見,讓子女明白自己的顧慮,作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決定。

當然,現實上不會每一次都能有雙方均同意的決定,家長們可以嘗試放手,像放風箏般讓子女飛翔,適當時拉線或放線協助風箏幫助他們飛得更高更遠。萬一風箏掉了下來,家庭們則協助子女再次振作高飛。多鼓勵讚賞。挑戰和挫折,對青少年都是寶貴的成長課堂。在雙方溝通的過程中,建立互信是十分重要,即使子女的選擇未必是自己心中「最好」的方案,也可嘗試不作反對,放手讓他們一試,即使失敗亦為他們帶來寶貴的經驗,同時贏得子女的信任。

面對青春期的情緒變化,對於青少年和家長都是一個關口。家長真誠的接納和良好的引導對於青少年尋找自我定位、個人身分的建立十分重要。情緒只是一個表徵,內心的發展需要才是主菜。筆者希望家長們都能裝備自己,與子女在狂飆的青春中長驅直進。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天晴會所梁景澤程序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