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位於大腿骨與盆骨交界處,由股骨頭和髖臼組成,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對日常生活至關重要,如站立、步行和彈跳等。
坊間有不少人士誤以為關節炎僅由拉傷引致,事實上隨著年齡增長,關節軟骨逐漸磨損,骨骼之間會相互摩擦,導致疼痛、僵硬和腫脹,限制關節活動。普通拉傷所引致的關節炎,持續2至4星期便會逐漸康復;惟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痛楚則持續超過3至4星期,而且退化了的關節亦不能復原。患者會開始在上落樓梯、坐低起身時感到髖關節疼痛,甚至難以蹲下或俯身穿襪綁鞋帶,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質素。
研究顯示,退化性關節炎的高風險因素包括年過五十、家族遺傳和先天性髖關節異常。肥胖、過度使用關節及歷史骨折也會增加患病機率。透過X光檢查可評估關節形狀、軟骨厚度及是否出現纖維化或骨刺等問題。如果髖關節或周邊肌肉持續疼痛,應盡快求醫檢查。
如診斷患上髖關節退化,可透過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減低復發風險。例如控制體重、避免久坐(尤其是矮凳)、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並盡量避免重複或過多的關節活動。現為讀者介紹一個放鬆髖關節肌肉的伸展運動:
髖屈肌伸展
1. 跨步,雙腳與髖關節等寬,另一隻腳跪地(可使用軟墊減低膝蓋的疼痛感)。
2. 雙手伸展向上,保持核心收縮。
3. 吸氣時向前伸展,呼氣時向後收回。
4. 肌肉會有輕微拉扯感。每邊保持15至20秒,重複兩至三次。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設有恆常物理治療服務,為受痛症困擾人士提供評估及物理治療,詳情可查閱網上表格青年會物理治療服務網站或致電2743 1702查詢。
文:黃愉豪(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物理治療師)及 張珈銘(實習物理治療學生)
原文刊於: 《am730》專欄醫理:髖關節退化怎麼辦?(2024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