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YMCA of Hong Kong

Languages

Subscribe Newsletter

【家好】當孩子因受到責罵而情緒失控時,父母不能做的事!

31-08-2023

孩子在學習的路上總少不免跌跌撞撞,家長作為照顧者常常帶着焦慮的心情去教導孩子,準備在孩子犯錯時隨時糾正,但這到底是保護還是傷害呢?若無法掌握好出手的力度,可能反而傷害了小朋友。

當孩子升讀小學後,心智及肌肉發展更健全,開始勇於嘗試以不同形式去表現他們的創作力量,或會無意中做出各種危險動作或未符合社會規範的事情,觸動到家長繃緊的神經而受到責罵。例如,小朋友貪玩在家中將顏料四處亂塗,家長開口責罵,但小朋友因感到委屈或興奮,反而會加劇塗鴉行為,家長變得更加嚴厲,小朋友繼而情緒失控及崩潰。此時切記不要做出以下行為,否則只會讓小朋友更加失控:

 

  1. 嘗試更大聲來控制小朋友

在衝突當中,無論小朋友還是家長都鬧得臉紅耳赤,緊張和擔心的情緒令家長想以更大的聲量去阻止事情發生。但大聲打壓只會令孩子失去安全感,不再表達自己的情緒。其實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很多事情都是一次嘗試。可能他只是想為衣服增添更多美麗的圖案,而根本不知道這些顏料是否適合用在衣服上或父母對此事的意願。他們認識世界的方法就是不斷嘗試,犯錯是不可避免的。加上孩子的創意無限,只要說明得不夠清晰,就代表有灰色地帶讓孩子繼續嘗試!

 

  1. 繼續討論事情

有時家長會認為透過理性討論,能夠讓小朋友明白過錯,然後配合家長並冷靜下來。但當孩子已因被責罵而失控後,即使家長慢慢解釋箇中原因,他已經聽不進甚麼道理。在這種情況下,繼續說理其實只是忽略了小朋友的情緒,讓小朋友覺得有距離感和不理解。其實失控的情緒是需要正視及處理的。小朋友未必有能力清晰表達想法或形容情緒,但失控正正可以成為一個警號,提醒家長需要停止說理而去處理小朋友的情緒。所有情緒都有其作用,生活需要由各種正面及負面的情緒去分擔不同工作。憤怒的情緒常常幫助我們去表達心底的想法,試想上一次憤怒時,是否藉此聽到自己心底的聲音?如果家長可以運用同理心,從小朋友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情緒,或許會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

 

總結而言,小朋友往往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當他情緒失控時,或許是一個警號,提醒家長要好好去聆聽孩子的感受。日常多聆聽感受,才能在孩子的成長路上與他同行!

 

香港中華基督教會顯徑會所

程序幹事(特別計劃) 劉駿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