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YMCA of Hong Kong

Languages

Subscribe Newsletter

同理心學堂:當子女說「我好憎你呀」

24-01-2024

「我好憎你呀!」父母其中一件最心痛的事,莫過於子女討厭自己。有家長在輔導室表示,子女到了青少年時期對自己的態度突然改變,愈來愈多負面情緒,對父母不瞅不睬及經常發脾氣。家長感到以往溝通的方式已失效,想關心也無從入手,彼此之間不知何故築起了無形的隔膜。


自孩子11至13歲起,在踏入青春期的同時,也會開始尋找自己的自我價值及意義。他們會以不同方式去了解世界的運作,例如會問規則背後的意義,或是反抗自己認為沒有意義的規則。因此,子女會由「服從守規」為主的小學階段,進入「學習為自己做決定,並為這決定負責」的中學階段。青少年的需要與兒童時期有所不同,因此父母和子女之間都需要建立新的溝通方式,從而建立更彈性和正面的價值觀。

 

當子女漸漸成長,青少年有3個需要較容易被忽視。第一個需要是空間:包括家中是否有足夠私隱的空間,或時間表中有沒有自主的空間等;第二個需要是成人的接納與引導:香港學業壓力大,家長都會擔心孩子跟不上,但這壓力及擔心日積月累,或會令下一代感到迷失,不知道自己除了學習以外,還有什麼價值。同時,身邊的成年人也習慣指出孩子不足,有時卻未能引導他們想出有效的改善方法,令他們感到無所適從,做什麼也像是錯的;第三是聆聽的需要:家長們習慣為孩子解決問題,有時無意中輕視了一起相處、彼此聆聽的重要。

 

 

為了更清楚子女面對的狀况,我們都要像更新軟件一樣,定期更新溝通的方式,也要更新自己對子女的認識。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四式,全面聆聽子女的心聲:

1. 放下:放下一些判斷與前設,是同理心的基石。如果我們不能放下內心的不滿、傷害或憤怒,也難以期望子女先放下自己的主見來跟我們對話。另外,也需暫時放下教導的角色,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

2. 觀察:多觀察子女情緒波動的導火線與近期的情緒狀態,甚至觀察近來有什麼生活或社交上的改變,以了解他們經歷着什麼。練習運用不批判的角度觀察子女,必定能助你認識與明白他們多一點。

3. 用心聆聽:當子女偶有表達不滿,請先停停任何解釋或教導,聆聽他們想說的話。例如子女表示「你成日都係咁,好憎你」,你或可嘗試回應「你再講多少少,我想知你嘅諗法」,用來開始對話。初步了解過後,父母未必要即時滿足他們,而是進一步溝通感受,例如更深入了解他們對你教導的看法;也可藉機會表達你的觀點和感受,例如表示對他們近期狀况感到不理解,或你自己也有傷心的時候等。

4. 共同尋求改善方法:當子女感到受尊重與理解,就能進一步共同尋找改善關係的方法。不妨問問子女的建議,然後就着他們的提議再調節。

青春期是子女成長的關鍵階段,家人之間若只停留在衣食住行等表面的話題上,缺乏情感交流,會更容易使彼此關係轉差。平等地交流對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能為家庭儲備能量,面對衝突時,更容易修復關係。

 

文:余欣泉(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輔導組臨牀心理學家)

原文刊於: 《明報》專欄同理心學堂:當子女說「我好憎你呀」(2024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