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訂閱電子通訊

「穗港澳台青少年親子關係、父母管教及子職角色需求」調查

08-03-2023

 

「穗港澳台青少年親子關係、父母管教及子職角色需求」調查

香港親子衝突較三地為多 四成二父母管教屬忽視冷漠型

溝通、管教雙管齊下 子職角色愈成熟、親子關係愈好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下稱YMCA)與澳門基督教青年會、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及台灣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合作,共同策劃「穗港澳台青少年親子關係、父母管教及子職角色需求」調查,於去年6月至12月期間,透過問卷調查訪問合共5,564位來自穗港澳台四地的小五至中六學生[1],當中2,144位來自香港。

 

調查發現香港青少年與家長的親子關係相對較廣州和台灣為差,衝突程度亦是四地當中最高;另一方面,逾四成香港受訪青少年父母的管教類型屬於「忽視冷漠型」,顯示本港較多父母採用溝通及管教相對較少的教養方式。調查結果顯示,父母的溝通、管教和同理心對親子關係均同樣重要,YMCA建議香港應增加父母同理心技巧培訓,並增加關於子職角色的教育,促進家長和學校之間的合作和溝通。

 

 

香港親子關係相對較差 父母管教屬於忽視冷漠型

 

調查選取「信任」和「親近感」兩種親子關係模式以評估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處關係,以1至5分評分,分數愈高,則親子關係愈好。結果顯示,香港青少年的親子關係位列第三(3.64分),稍低於四地的平均總分(3.74分),當中信任(3.61分)與親近感(3.57分)同樣位列第三。在與家人的衝突程度方面(1至5分,分數愈高衝突愈多),香港的分數達到2.50分,比澳門(2.43分)、台灣(2.35分)和廣州(2.11分)為高,並在統計學上有顯著差異。

 

在父母的管教類型方面,調查以「反應」(溝通、陪伴、讚美和獎勵等正向行為)與「要求」(對子女的規範和約束)兩個角度來判斷父母的管教方式,依所得分數分為「開明權威型(高反應、高要求)」、「寬鬆放任型(高反應、低要求)」、「專制權威型(低反應、高要求)」以及「忽視冷漠型(低反應、低要求)」四類。調查顯示,42.7%香港受訪青少年父母的管教類型屬於「忽視冷漠型」,其次為「開明權威型」(23%)、「寬鬆放任型」(22.3%)及「專制權威型」(11.9%)。香港父母對子女的正面回應(2.93分)與規範要求(3.01分)均比廣州及台灣為少,僅多於澳門。

 

調查將受訪者的子職角色(子女對父母所應擔負的角色責任及所應有的行為表現)劃分為四類,包括「獨立自治型」(如為自己的各項行為負起責任)、「體恤尊重型」(如了解並體會家長的辛勞付出)、「聯繫溝通型」(如主動告知家長自己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和「反哺回饋型」(如協助家長解決生活上遭遇的困難)。香港青少年較高分的子職角色為「獨立自治型」(2.93分)及「體恤尊重型」(2.91分),其後則為「聯繫溝通型」(2.69分)及「反哺回饋型」(2.64分)。

 

溝通與管教缺一不可 同理心父母育出成熟子女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研究主任何新滿指出,調查結果反映父母對子女愈多正面回饋和管教規範,或子女有良好的子職角色,親子關係也會愈好。例如對比本港高小、初中與高中學生的調查數據,父母對高中學生的正面回饋和管教規範均最少,而高中學生感受到的親近感亦最少,而與父母的衝突最多,由此可見教養方式對親子關係有顯著影響。「整體數據亦顯示父母對子女愈多正面回饋和溝通、愈多作出管教規範,親子關係就愈好,衝突亦愈少。由此可見,溝通與管教兩種教養模式對良好的親子關係皆為重要,可能缺一不可。」

 

而多體諒、付出等較成熟的子職角色亦會有更良好的親子關係,較少親子間的衝突。「總括而言,在一段良好的親子關係中,父母和子女的角色同樣重要,所以強調父母要多聆聽子女心聲、多陪伴子女的同時,亦需要讓子女學習體諒和關心父母每天可能會面對不同的壓力,以便建立一個良好並且持久的親子關係。」

 

調查結果亦反映,父母的同理心或教養方式與子女的子職角色也有一定關聯。父母愈具同理心、愈多與子女溝通、花愈多時間陪伴子女、對子女有愈合理的期望,子女的子職角色會更成熟。何新滿引述過往文獻表示,父母對子女的同理心與他們的教養模式和子女的心理發展環環相扣,對子女更經常展現同理心的父母會更關注滿足子女的需要,給予其養分去發展更成熟的子職角色,子女最終更理解、包容和支持父母,有助維持緊密的親子關係。

 

增加父母同理心培訓及子職教育 家校合作改善親子關係

 

調查結果反映可以增加香港針對父母的同理心培訓。現時香港關於同理心的親子教育講座和活動的對象多數為兒童及青少年,較少有為他們的父母提供培訓,所以YMCA建議未來可考慮增加父母同理心技能訓練,內容仿效外國有科學實證的訓練作藍本。

 

除了增加社區親子教育講座和活動分享父母如何與子女相處外,社區和學校亦可以增加關於子職角色的教育。學校可以教導青少年為人子女在家庭生活之中應盡的責任,例如配合父母教導、關心與支持父母、維持家庭氣氛和諧等,解釋成熟的子職角色有助他們與父母建立良好的關係。可以考慮以團體學習的方式來進行子職教育課程活動,增加學生的互動與分享機會,更可以讓青年在溫暖、友善、安全的環境之中獲得同儕的支持與情感回饋。

 

YMCA亦建議促進家長和學校之間的合作和溝通,由老師分享在學校對青少年的觀察,家長可分享子女在家的行為狀況,使老師可以提供適切的指導,讓家長採用更有效的管教方式,避免不必要的衝突,改善親子關係。

 

針對調查結果,YMCA早前到街頭訪問青少年與家長,了解他們的親子關係現況,並由YMCA輔導組主管葉思雅(註冊社工/心理輔導員)為家長提供切身建議,引導其與子女良好溝通,培養同理心,改善親子關係。以上內容已拍成影片《孩子渴求的具同理心的家長》,歡迎大眾觀看:https://bit.ly/3JaNfQc

 

 

- 完 –

 

 

關於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創立於1901年,是全球基督教青年會運動的一員,又為一建基香港之基督教服務組織,本著「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之基督精神,聯合同道,推廣天國,致力倡導及培育青年肩負社會責任、關懷祖國、放眼世界;並通過多元化服務、全人發展、對弱勢社群之承擔及推動從個人至社會修和;積極將ESG元素融入社會服務,領航業界實踐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努力建設一個文明、有愛心的香港。詳情請瀏覽:www.ymca.org.hk

 

傳媒查詢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機構傳訊及市場拓展科
電話:2783 3325
電郵:[email protected]

 

 

[1] 四地的受訪家庭類型及經濟狀況分佈接近,以雙親及一般經濟條件的家庭佔最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