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今日發表本港首份有關「香港中學生精神健康素養」調查結果,發現受訪學生與他人談論心理健康問題的意願較低,近半(47%)受訪學生表示一旦患有心理健康問題,不一定尋求協助,甚至有逾兩成受訪學生表明不會尋求協助。調查數據亦顯示,較低求助意願的學生,抑鬱、焦慮、壓力的程度顯著較高,抗逆力及健康狀況顯著較差。YMCA提倡精神健康素養教育普及化,推廣多元治療服務介入,並於學校及社區營造可討論精神健康議題的空間,有助提升學生尋求協助的動力。
調查於今年7至8月中進行,以問卷訪問了826名港島區中學生,過半受訪學生在過去兩星期曾經歷感到緊張、不安或煩躁,甚至無法停止或控制憂慮。研究團隊以簡易版病人健康問卷(PHQ-2)評估受訪者的精神健康狀態,三成(30.6%)受訪學生正受抑鬱症相關的症狀困擾。同時,以簡易版焦慮情緒問卷(GAD-2)評估受訪者的焦慮狀態,四分一受訪學生處於焦慮的狀態。
以抑鬱焦慮壓力量表(DASS)評估,約三成(29.3%)受訪學生有中度或以上壓力,代表精神健康情況已達到必須關注的水平,更有17%被評為處於「嚴重/非常嚴重」的壓力水平。此外,以簡易版復原力量表(BRS)評估,36%受訪學生被評為抗逆力低,面對逆境時需要較長時間調節壓力及情緒。
在形容自己健康狀況為「好/非常好/極好」的受訪學生當中,事實上有約16%被PHQ-2問卷評估為正受抑鬱症相關的症狀困擾。對於會否與他人談論感受,逾四成(41.4%)受訪學生願意與同伴或朋友談論感受,惟不足三成(28.5%)表示願意與成年人談論。
學生精神健康問題近年受到社會關注,去年的施政報告亦首次提出教育局於2023/24學年推出「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加強學生對精神健康的認知,協助學校推廣精神健康。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執行幹事李道生先生表示:「調查結果絕對是一個警號,反映許多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缺乏了解,面對心理健康問題時感到孤單無助,並且對尋求幫助缺乏信心。這主要是因為青少年有時無法察覺自己的情感,使他們難以理解自己的情緒和需要。此外,他們也未能與成年人建立信任的關係來分享個人感受,並擔心一旦談論情緒困擾會受到評價或標籤。」YMCA建議學校及地區青少年服務單位積極推展精神健康素養教育,宣傳及推廣多元治療服務介入,例如音樂治療、表達藝術治療、戲劇治療、生態療法等,讓學生認識醫學藥物以外的治療方法,擴闊中學生對精神疾病治療的認知,有助對抗污名化及提升其尋求協助的動力。
行政長官將於10月16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YMCA建議全港中學校本「三層應急機制」恆常化,以及設立專項基金支援中學生精神健康,資助對象為受初期情緒困擾的中學生,由地區支援服務單位協助推行,將申請人轉介到合適的私營醫社輔導中心接受相關服務,包括心理評估、輔導或治療。
針對中學生與成年人談論個人感受的動機偏低,YMCA提倡透過非學術活動讓青少年與家長、教職員及社工等重建互信關係。例如本會小西灣會所、柴灣會所及康怡會所共同推行「Chillax Y2K 精神健康服務計劃」,為港島區6至24歲兒童、青少年及其家長提供身心靈健康的及早介入服務,具體活動內容包括生態療法大自然系列活動、家長培訓、入校活動等,邀請青少年參與製作身心靈健康教育多媒體平台,以輕鬆手法提升大眾精神健康素養。
YMCA 亦提倡「Study-Life Balance」(學習生活平衡)學習生活模式,鼓勵學生投入學業之餘,也要享受社交、體育文化、大自然及社區探索等各方面樂趣,與及充足的作息安排。本會青年會書院,現正試行為中一學生提供午膳後的小睡時間;另外,每學年有八天的「全方位學習日」,讓中一至中五學生自選參與學會或興趣活動,中六學生更可休息半天,鼓勵學生適時放鬆。
下載新聞稿、相片及研究簡報: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OYu8Dg3DPipyMl17uemDaOUjfLzL_9sK?usp=sharing
- 完 -
關於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創立於1901年,是全球基督教青年會運動的一員,又為一建基香港之基督教服務組織,本著「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之基督精神,聯合同道,推廣天國,致力倡導及培育青年肩負社會責任、關懷祖國、放眼世界;並通過多元化服務、全人發展、對弱勢社群之承擔及推動從個人至社會修和;積極將ESG元素融入社會服務,領航業界實踐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努力建設一個文明、有愛心的香港。詳情請瀏覽:www.ymca.org.hk
傳媒查詢
機構傳訊及市場拓展科
傳訊主任 陳敏婷小姐(Roni)
電話:2783 3405